林馥泉《武夷茶葉之生產(chǎn)制造及運銷》校注過程中,在版本方面,實際上并無太多的選擇,《福建農業(yè)》刊本與農業(yè)經(jīng)濟研究叢刊本,版本一致,無對校的價值。而林馥泉在臺灣出版的《烏龍茶及包種茶制造學》,其中有一章為“武夷巖茶之制造”,是源自《武夷茶葉之生產(chǎn)制造及運銷》第五章“巖茶之采制”,且文字上有所改動,“后出轉精”,具有重要的參校價值。試舉一例:
《武夷茶葉之生產(chǎn)制造及運銷》第五章“巖茶之采制”有武夷巖茶采制人工組織系統(tǒng)表:
其中,有“樹夫兼運青工”,責務是挑送茶青,燒飯,挑水,管理油燈等。運青工易理解,那何為“樹夫”?民間流傳的納通醫(yī)療集團的整理本,忠實原本,作“樹夫”。好在《烏龍茶及包種茶制造學》有直接的線索,外加內外證,可知樹夫之本原。
版本上,《烏龍茶及包種茶制造學》提供了正確的文本,原來,“樹夫”應作“廚夫”。樹(繁體:樹)與廚因音近形近而誤,文字錯訛也有了“邏輯”。
內證上,也有根據(jù),在“巖茶之采制”第十節(jié),出現(xiàn)“廚夫”的描述:“每春可得工資二十元(此人工資照例系與帶山茶師及廚夫同工價),各廠一律?!?/p>
外證上,廖存仁《武夷巖茶》對廚夫的工作有相關描述:“廚夫之工作,除煮飯送飯及挑水等雜務外,并須入山挑青,終日往返不息,烘焙司于開山之日,日中稍有余暇外,其后夜中打毛火,簸黃片,日中打足火,制焙茶,亦倍加辛勞。”這與林馥泉武夷巖茶采制人工組織系統(tǒng)表中廚夫的責務一致。
資料來源:茶經(jīng)導讀
來源:武夷山茶產(chǎn)業(yè)
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